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

视频被压缩,究竟意味着什么?

来源:创业邦

来源丨刘言飞语(ID:liufeinotes)

作者丨刘飞

图源丨摄图网

就着近期热议的视频网站的视频被压缩的事情,聊聊一些客观情况,以及主观上的一些感受。表面上看,是视频被压缩的技术问题,实际上,背后的衍生课题,没那么简单。

影视飓风的视频

事情的起源是 2024 年 10 月 8 日知名 up 主「影视飓风」上传的一期视频「清晰度不如4年前,视频变糊是你的错觉吗?」

视频里提到的重点包括:

- 今天的 4k 视频压缩太严重了,比过去的 1080p 的视频还要不清晰。这是从文件大小和码率就看得出来的,简单理解就是:视频的大小,和每秒钟传输的容量。

- 为什么要压缩呢?因为视频平台的带宽成本实在太高了。视频清晰度是连年提升,成本也是连年提升。「资本家」想赚钱所以只能克扣用户的体验。

- 对于长期以画面精良、制作优异、肯花钱的影视飓风来说,最不能接受的是两点:第一,视频已上传就被压缩了,根本没有最高清的版本给用户。很逆天的是,越火的视频压缩反而越狠,为了省钱,原理可以理解。第二,视频压缩也就算了,还做了美颜处理,对于画面来说,就是锐化,锐化会制造清晰的假象,但会丢失细节。

- 这不是 B 站专属。爱奇艺、腾讯等长视频平台,甚至包括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都有这个问题。

内容大致重点如此。在片尾,影视飓风的 Tim 还号召大家集体抗议。

2024.10.9, 也就是第二天,视频就下架了。不下架还好,下架了,传播力度更大。我就是看到下架的新闻才关注到这些的。

这就是事件本身了,转述完成,是不是就是一个简单的「资本家无恶不作、用户被欺瞒、创作者被欺负」的故事?

可能没有那么简单。不妨挨个话题捋一捋。

视频被压缩了吗?

我是这两年家里用了索尼的 65 寸大电视才意识到视频网站的视频,似乎真的不够清楚的。甚至一开始也没啥感觉,爱优腾芒都一样,只是后来买了 Apple TV ,再看高清的电影,才发现 4k 跟 4k 差别真大啊。

我自己以 APP 下载的不同平台的不同格式的视频大小做对比,大概如下:

可以看出,B 站是最「实诚」的,给的视频格式最大,腾讯和爱奇艺比较接近,优酷最小。

那么,这部电影未压缩的版本应该是多大呢?

网上会有流传高清资源的制作组压制的视频,依据不同的压缩格式,大小普遍在 6G - 20 G 之间。也就是说 6G 是最低的标准。注意,我没搜到这部电影 1080p 以上的资源,蓝光压缩的也都是 1080p 的。

影视飓风的调查是,今天的常见 1080p 视频的大小,甚至达不到 4 年前的 720p 的视频大小。而码率更是只有不到 1Mbps,是过去的 1/10。

从影视飓风的调查,和实际影音爱好者的体验来看,国内的视频网站有更大幅度的压缩是大概率的事情。在 Netflix 上看的电影资源,动不动会在 20G 以上。这件事不难验证。

不过提到「压缩」,也不要觉得就是严格意义上的错的。好像原生态的就是最好的,这也是个误区。这就是下一个话题。

压缩是原罪吗?

其实哪怕 Netflix 的 20G 以上的电影资源,或者影音爱好者分享的高清压制资源,也都是压缩过的。

因为正如 Tim 在视频里所说,4k 格式的常规视频,完全无压缩的,1 分钟的容量有 44G。

刚刚提到的压缩技术,H.264、H.265 都是 AVC(高级视频编码),是目前世界上最常用的编码技术。其高效程度非常夸张,刚刚说的 44G,H.264 可以压缩到 400 M,H.265 可以压缩到 200 M。

如何压缩,这是信息论的经典应用。在播客「半拿铁」分享「人工智能风云录」的时候我提到过,信息的内容是可以根据重要程度划分的。比如蓝天下的城市,蓝天就可以用更简略的方法存储,大幅减少容量;再比如视频的不同帧的画面里,变动的只有一小部分(EVA 的老观众肯定懂我意思),那就可以不作重复存储。

压缩算法是一个伟大的发明,没有压缩算法,别说 4G 了,我们哪怕全民 5G 想看满高清的视频都头大,还很容易带宽阻塞。

现在市面上常见的还是 H.264,而 H.265 都已经十几岁年纪了,还没有当家作主。原因就是,效率虽高,编码解码也需要成本啊。

看高清视频比较多的朋友应该知道,有时候选择一个好的解码器、一台好的设备也很重要。普通的低端手机和笔记本,播放高清视频就会卡顿。

对于视频平台,就做出了一个策略,千人千面。你的设备好一些,就给你推高压缩率的视频(码率低,带宽消耗少),你的设备差一些,就给你推低压缩率的视频(码率高,带宽消耗大)。

而且还有一个关键问题:

普通用户对画质真的很敏感吗?

对于影视飓风的视频,会给人一种怪怪的感觉——为啥这个事儿需要 Tim 出来说,大家才恍然大悟?

那是不是就说明普通用户对画质其实不敏感?哪怕影视飓风的视频要做对比的时候,也都是放大好几倍,我们才能看出区别。

对于我来说,哪怕我是一个多年产品经理、多年影音爱好者,但我在用大电视和 Apple TV 有直观对比之前,也没怎么意识到这件事。

关于普通人对画质的感受这件事,其实一直有科学家在做研究。知乎有一位快手的图像工程师@章佳杰 就提到了他之前的经历,他们致力于以好的压缩,给用户带来不变的感受。

所谓画质并不像我们直观认为的,就是板上钉钉有个高下、分得出胜负的。画质是很主观的看法,有的地方人会更敏感,有的地方人就不敏感了。

有一个项目叫做 NIMA(Neural Image Assessment),就是以神经网络做图像评估的项目,看能不能模仿人去评估图像。就像我们评估一个机器翻译好不好、一个 AI 创作的文本好不好一样。在图像方面,人到底对马赛克更敏感?还是对边缘?是对颜色?还是对比度?还是毛刺?等等,这是个挺复杂的课题。

另外不知大家有没有体感,有时候打开一个更高清的模式,不管是臻彩还是帧享,画面会有一个横向展开的过渡效果。这个过渡效果是有点心思在里面的。

要说没有刻意提高亮度和对比度,我是不信的。这恐怕就是考虑到大家对所谓画质感受最明显的,就是这几个参数了。反而边缘锯齿这些,够呛能发现。

这些不展开说了。只是想说,压缩本来是合理的,并无太大问题。也并不是但凡压缩就是黑心。

只是,压缩的程度是另外一回事了。

我看到一些图像工程师朋友也在分享这个话题,也往往是在边界探索。刚开始可能是 不降低用户画质体验前提下,尽可能压缩。但试想一下,只是略略影响用户画质的体验,就能每年节省几个亿,你可以升职加薪,老板可以飞黄腾达,公司可以市值大涨,你会不会做出这个选择?

这一步迈出去,迈多远,就不好说了。不降低用户画质体验这个前提有没有遵守,更不好说了。

但这背后,又为什么呢?

艰难局面

在滴滴工作的时候,深刻体会到了边际成本这个概念。滴滴当年哪怕风光的时候,赚的也都是辛苦钱,因为 O2O 平台的线下运营成本是降不下来的,每多一个城市,就要多一些司机,多一些车辆,多一些合规要求等等。而纯线上的内容平台,边际成本就可以做到极致的低。

今天 AI 创业公司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不光是四大天王,还是什么百模大战的选手,都有商业模式上与以往不同的境况:每多一个用户,不一定多赚钱,但一定要多花钱。服务器、芯片和电费是实实在在的。用户口袋里的钱,是虚无缥缈的。

视频网站其实也有类似的问题。在扩张年代,没有公司会在乎服务器和带宽成本。但是时代变了。

具体而言,是 2022 年 Netflix 市值下跌、神话破灭的时候。

过去的长视频网站全部都对标 Netflix,爱奇艺在 2015 年用《盗墓笔记》奠定了国内在线视频 VIP 规模的时候,可谓风光无限。但是到了 2022 年,大家发现,Netflix 的模式似乎也没那么性感,竞争对手,无论是苹果、亚马逊,还是 Hulu、HBO 都在崛起了,市值应声下跌,国内的媒体也一下全部调转枪口,唱衰爱奇艺等视频平台成了主流。

爱奇艺在 2015 到 2021 年亏了类似 420 亿,并且营收增速几乎持平。跟当年还是翻番的增长相比,也显得没那么「性感」了。于是裁员新闻也出来了,各种节衣缩食的动作也有了。

带宽成本就是这时候也变成重要议题的。我们能感知到的也是这个阶段,视频在变得「不清晰」了的。

有记录的爱奇艺的 2020 年带宽成本是 24 亿,在成本里占比 9%。到 2023 年财报,终于缓过神来,净利润 28 亿。最新的财报里没有单独提到带宽成本,提到的销售和管理费用是 40 亿。估计带宽成本也是居高不下。

B 站的商业化也是长期难题,大家都知道。2018 到 2022 年期间带宽和服务器成本分别是 6.2 亿、9.2 亿、11.4 亿、15.7 亿、17.5 亿。大约也是10% 的占比。

10% 的占比看似不高,但是爱奇艺和 B 站在内容上的开销实在太大,给显得小了。在过去 UGC 年代,王者土豆网的带宽成本在 2011 年是 1.8 亿,占比 42%。一直是居高不下的成本,而且是随着平台增长,会跟着线性增长的成本。

在行情不好的时候,怎么能从这些钱里抠出几个亿来,也是个非常值得关注的课题了。

各显神通

在这种困难局面下,视频网站各显神通,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有一个是大家都知道的超前点播事件,2019 年,腾讯视频和爱奇艺推出超前点播,哪怕是会员,想看完整的剧集,还需要 50 元,解锁最后 6 集。2021 年在争议之下,全部下架。但是,今天又死灰复燃,换了说法,叫「直通大结局」。

会员的争议问题不止这个。如今的手机会员,跟电视会员是分开收费的。甚至到后来,投屏的会员,也不纳入手机会员。当然这个跟牌照问题有关,也就是 OTT 问题。

互联网电视牌照目前仅有 7 家:CNTV、百视通、南方新媒体、华数、湖南广电、CIBN、CNBN。没了。优酷与 CIBN 合作,所以在电视端叫 CIBN 酷喵。B 站与南方新媒体旗下的云视听合作,所以叫「云视听小电视」;腾讯叫「云视听极光」。这对于牌照方是一大块收入,他们能拿走20%-30% 的分成。2021 年,南方新媒体的互联网视听业务总营收达到 5.3 亿,毛利率高达 57%。

另外,广告也是在想方设法显神通的地方。

原本会员的出现,在用户看来,就是不会再做广告的承诺,国外的 Netflix 就是如此承诺也如此做的。可是架不住广告模式太「性感」了,各个平台的增长专家、黑客老师们,就开始想办法了。

前阵子老罗就怒喷暂停广告,也就是暂停的时候全屏是一张大广告,播放画面缩小在角落。还上了热搜。

暂停广告之前就被人吐槽过,但一直在抗议,一直没结果。

这个暂停广告是谁发明的呢?在「超媒很忙」的公众号里,特地拿出来讲过。

2022 年年度金芒员工一等奖,平台运营中心陈副总经理的创造。

芒果 TV 先有的,后来所有网站都有了。原文里「竞品平台争相模仿」都拿出来当作小红花戴。真是一言难尽。

还有一个,是在水下的神通。2023 年,有知乎网友@老骆驼在「电视机为什么有大流量上传?」这个问题下回答,他最近买了一台索尼 65X91电视,结果发现,处于息屏休眠状态的电视还保持着 1-5MB/s 的上传速度。因为电视机内置 APP 只有爱奇艺,@老骆驼 强制关闭 APP 上传立马为零。

接下来,@老骆驼 联系了爱奇艺客服,并在指引下关闭了一项名为 HCDN 的加速技术,随即情况出现好转,但仍有几百 K 的数据上传,后发现是刚下载的酷喵。

以上新闻里提到的 HCDN,简单理解就是 P2P+CDN。即用户的设备当成服务器,形成分发网络。用户在观看视频的同时,也会把该用户本地缓存的视频共享上传给其他正在观看该视频的用户。

这个技术,不光爱奇艺,快手、B 站,也都有。还有很多路由器,会给用户奖励,跟挖矿一样,每天赚个 6、7 块钱。

爱奇艺这个技术也是产品技术团队拿出来当成成绩讲的,也获得了很多奖励和认可。

而且其中有一句话:「HCDN 在满足流畅的在线播放体验下,整体能降低 70% 的带宽成本。」

联系前面说的至少 20 个亿,那这就是几个亿甚至十几个亿的成绩。的确「了不起」。

可是偷跑用户流量,到底是不是合理的呢?且不说用户自己的电费和设备折损,这甚至是不合规的,运营商是可以跟每天赚几块钱的用户打官司的。

因为家用宽带是不能用在商业用途的,这是入户宽带的默认协议(当然我们不会阅读到这条)。如果都用 P2P,就意味着有很多数据在用户之间流转。比如一部电影最近很火,你的小区里有人有了,全小区就不用访问运营商了。那运营商的损失,不可估量。

这些也都没列完。总之,就是各显神通,各凭本事。

说到这,又扯出一个话头了:运营商成本。

运营商的复杂性

新浪众测 新浪众测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相关新闻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广西新闻热线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拓展阅读
阿里云服务器
腾讯云秒杀
Copyright 2003-2024 by 广西新闻热线 gx.xwxzx.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