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代号为Arrow Lake的酷睿Ultra 200S系列处理器正式发布,其内部架构细节也随之曝光。这款产品的核心布局、工艺制程以及各部分面积都首次清晰呈现。
Arrow Lake采用了chiplet(芯粒)架构设计,整体分为四个主要模块,均由台积电代工制造。这也是该系列产品首次几乎完全依赖外部代工完成制造流程。
Compute Tile(计算模块):
采用台积电N3B 3nm工艺,模块面积为117.241平方毫米。
GPU Tile(核显模块):
基于台积电N5P 5nm工艺打造,面积23平方毫米。
SoC Tile(系统单元模块):
使用台积电N6 6nm工艺,模块面积为86.648平方毫米。
IO Tile(输入输出模块):
同样采用台积电N6 6nm工艺,面积为24.475平方毫米。
此外,在芯片角落还设有两个填充模块,主要用于结构支撑和封装适配,面积分别为2.5平方毫米和17.47平方毫米。
所有模块均搭载在一块基板上,也就是中介层,它由Intel 16工艺制造而成,是对原有22FFL 22nm技术的升级版本(P1227.1B),面积达到302.994平方毫米。
在计算模块中,可以看到八个性能核心(P核)与十六个能效核心(E核)的布局。E核被划分为四个集群,与P核交替排列,并通过中央的环形总线(Ring Agent)连接。每个P核拥有3MB二级缓存,每组四个E核共享4MB二级缓存,该部分又被分为1.5MB、1.5MB和1MB三段,总计40MB。三级缓存方面,每个P核与每组E核分别拥有3MB,总计36MB。
核显模块的设计延续了此前Meteor Lake上的方案,仍配备四个Alchemist架构的Xe-LPG核心,每个核心内建八组Dual-XVE计算引擎,并配有不同规模的一级与二级缓存。
SoC模块包含多个关键组件,如第三代NPU引擎、DDR5内存控制器、媒体与显示引擎、USB控制器,以及支持PCIe 5.0 x4/x12的物理层接口。
而IO模块功能相对简洁,主要提供对雷电4及多种PCIe接口的支持,包括两组PCIe 5.0 x4物理层及其缓冲单元、一组PCIe 4.0 x8物理层,以及用于雷电4、显示输出等应用的相关物理层设计。
台积电酷睿“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上一篇 OPPO Reno14 系列手机官宣,预计 5 月 15 日发布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