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际学校家长圈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史上最大招生丑闻案宣判。该案件涉案金额超2500万美元,涉事学生超700名,案件主谋威廉·辛格通过贿赂和考试作弊的手段,将多位名流、富豪之子违规送入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美国常春藤名校。这一系列暗箱操作不仅破坏了教育公平原则,也令美国多所名校信誉扫地。当地时间4日,威廉·辛格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参与听证会,将面临三年半有期徒刑。
这起规模空前的高校招生丑闻案于2019年3月一经媒体曝光,便引起美国警方介入。为了侦破该案,联邦调查局(FBI)在全美六个州出动了超过200位联邦探员,最后揭露了这一超大规模招生欺诈案件的主要证据。据悉FBI是在一次与此并不相关、针对全美范围内盘根错节的腐败行为的秘密行动中被偶然发现这一案件线索。经过近四年的调查、审判,直至今日全部结案。
FBI发言人指出,“经过长达十个月时间,投入无数人力和最新技术进行充分调查,FBI揭开了一个我们确信被玩弄于股掌之上的高校招生系统的神秘面纱,他们剥夺了来自全美各地的年轻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就读这个国家最精英大学的权利。”
据美联社5日报道,现年62岁的辛格4日在法院当庭认罪,称自己丧失了道德底线,并为其所作所为“感到羞耻”。
不过,3年半的刑期比此前媒体预测的要短不少,除了辛格,还有50多位涉嫌贿赂的家长被起诉,但他们大都被“高举轻放”,约三分之二的人是被判处三个月或更短的监禁,其中许多人根本没有服刑。有评论认为,这种不痛不痒的惩戒不会改变美国教育不公的现状,名校模糊的自主招生标准恐仍将大行其道。
震惊全球的美国最大招生丑闻
这个案件之所以被称为“美国最大招生丑闻”主要是因为涉及金额极大、牵连范围甚广,可谓是“规模惊人,胆大包天”。美国助理检察官这样形容:“这是一个规模大的令人惊掉下巴的大胆计划,可能比电视剧里演得还要夸张。”
里克·辛格于2019年承认串谋敲诈勒索、串谋洗钱、妨碍司法和串谋诈骗的指控。主要是收取贿赂款后,通过造假等非法手段,将学生送进美国名校。
辛格的人脉很广,上到各个运动协会委员,业界高管,精英律师,下到各个高校的体育教练,体育总管,招生办主任,没有他不认识的。
涉案高校包括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南加州大学等美国大名鼎鼎的一流学府。
涉及金额更是达到2500万美元……
而花钱从辛格手里买“名校通行证”的家长,其身份更是令人咋舌。
有好莱坞明星。曾主演过《绝望的主妇》、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提名的美国女演员费利西蒂·霍夫曼;曾参演电影《倾听心灵》、获美国青少年选择奖的女演员洛莉·路格林向辛格支付了50万美金,美化包装两个女儿的简历,将她们违规送进曾培养出10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南加州大学。
还有商业巨头,美高梅国际酒店前首席执行官阿兹,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前首席执官霍奇、永利前高管阿卜杜拉兹、中国步长制药公司董事长赵涛;
再到美国各界的大牌律师、金融圈名流新贵等等。
与此案相关的53名家长、枪手接连被起诉,涉案家庭数达到了750+。美国联邦检察官披露,2500万美元“申请费”中辛格动用了约700万美元上下打点用来买通高校教授、伪造学生履历,其余钱款大都被他挥霍。
丑闻一出,各界富豪家长接连被判,其中的案件细节不仅让人震惊名校的招生黑暗,也大家透析到了花钱进名校的“底价”。
进美国名校到底要花多少钱?
长期以来,美国富人通过“金钱贿赂”换取名校通行证可谓司空见惯。常见“套路”包括:贿赂入学考试的负责人, 让其允许考生雇佣“枪手”参加考试;贿赂高校的体育教练或体育招生负责人,在他们帮助下将申请人伪造成“体育特长生”;以慈善机构或非营利机构的名义, 将贿赂资金伪装成善款,然后转交给“关系人”等。
体育特招,一直以来都被称作精英大学的偏门。体育教师出身的辛格显然深谙其中门道,他打着“招生咨询”的旗号服务权贵家庭,价格虽因人而异,但据媒体曝光的数字显示,中国家庭显然成为此次舞弊案件中最大的冤大头:
本案最受关注的当事人,是中国步长制药公司董事长赵涛。
他花了多达65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月4300万)帮自己的千金赵雨思伪造了体育特长生的简历,成功买进了斯坦福大学的校门,虽然事件被曝光后,赵雨思迅速被斯坦福大学除名。但赵涛已然成为整个案件中最舍得砸钱的家长。
消息人士称,赵涛一家是通过摩根士丹利财务顾问介绍认识的辛格。但赵家最后没有人因卷入丑闻而受到指控。因为他们声称自己是被骗了,以为向辛格支付的 650 万美元是对斯坦福大学的捐款。
另一个被《华尔街日报》曝光身份的中国家庭,是耶鲁大学涉案学生郭雪莉。郭家涉嫌向辛格支付120万美元买通耶鲁大学足球教练将郭雪莉特招入学。
据了解,郭雪莉2013年从中国来到南加州,就读于一所名为JSerra Catholic High School的高中。由于赴美伊始花费不少时间补习英语,她的年龄大于同年级学生,21岁才刚刚读大一。郭雪莉的律师称,她(郭雪莉)本想去哥伦比亚大学或者牛津大学,但辛格让他申请耶鲁,这位辛格先生利用了郭雪莉和其家人对美国大学招生的不理解,“大肆敲诈华人”。
美国《世界日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神秘莫测的“耶鲁一号申请人”郭雪莉的父亲,竟然是中国公安部A级通缉令的嫌犯。据我国公安部官方披露的信息显示,被传为郭雪莉父亲的郭虎林,是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公安局侦办的一起虚假出资、抽逃出资和伪造变造金融票证及合同诈骗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之一。
此外,还有一位亚裔家长、加拿大的隋晓宁被指控,她因向辛格支付 40 万美元以帮助她的儿子伪造足球体育特长生的身份进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而被判刑,并被勒令支付 25万美元的罚款。
上文提及的两位好莱坞影星之一,费利西蒂·霍夫曼成为第一位在丑闻中被判刑的家长。她假借“慈善机构捐款”的名义向辛格暗中支付1.5万美元,违法修改其女儿SAT成绩,最终她被判服刑14天,罚款3万美元,为社区服务250个小时。
根据霍夫曼记录并包含在法庭文件中的笔记,要保证1600分的SAT满分,需要花费 75,000 美元。
另一位备受关注的演员洛莉·洛夫林承认向招生教练里克斯普林格支付了50万美金,美化包装两个女儿的简历,让两个女儿打着赛艇体育特长生的幌子进入南加州大学,然而这两个小姑娘根本不会划船。
她和丈夫莫西莫·吉安努利开始态度强硬,坚决不认罪,声称那些钱是对大学的合理慈善捐赠。而实际上,根据检方的报告显示,吉安努利是整件事情的主谋,洛夫林虽然不是主谋,但也知晓事情经过并且默认。
更讽刺的是,对如何填写南加州大学的申请书一无所知的小女儿Olivia Jade被录取之后,还在社交媒体上以名校录取生的身份,给粉丝提供申请大学的建议。她在YouTube和Instagram拥有上百万的粉丝,是各大美妆品牌的宠儿,她本身就厌恶上学,还抱怨她妈妈硬把她弄来南加大读书。事发后,她的代言品牌全部撤回了广告邀约,损失惨重。
最终洛夫林夫妇与检方达成认罪协议,吉安努利面临5个月的刑期,而洛夫林则面临2个月的刑期。与此同时,他们的女儿也被南加大开除。
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前CEO道格拉斯·霍奇承认在 2013 年和 2015 年支付了超过50万美元的贿赂,将自己女儿和儿子送进了南加州大学。他最终被判处九个月监禁。
加州富商、一家饮用水和废水处理系统企业的创始人兼CEO德文·斯隆承认,自己花了25万美元让他的儿子以水球运动员的身份进入南加州大学,最终被判入狱4个月、社区服务500小时、监外看管2年,并需支付罚款95,000 美元。
被爆出来的还有洛杉矶一家私营外包销售团队供应商的高管斯蒂芬·森普雷维沃,他承认向辛格支付 40 万美元,让他的儿子作为一名网球运动员进入乔治城大学。最终被判处4个月监禁、两年监外看管、500 小时社区服务和10万美元罚款。
一位康涅狄格州律师戈登·卡普兰也承认向辛格支付了 75,000 美元以更改他女儿的 ACT 考试答案。最终这位律师被判处一个月监禁、一年监外看管、250 小时社区服务和5万美元罚款。
美国媒体公司中西部电视台前所有者兼总裁伊丽莎白·金梅尔,也承认分别支付了 27.5万和25万美元让她女儿和儿子分别以体育特长生的身份进入精英大学。最终她被判入狱6周,被勒令支付2万美元的罚款,完成 500 小时的社区服务,并要在释放后接受两年的监督,其中一年将在家中监禁。
其实通过舞弊进入名校的传统,由来以久。实际上大部分名校申请系统里本身自带的“特长”“性格”和“族裔”等软性评分标准相当主观,的确给很多富有家庭留出了很多钻空子的空间。
英文中一个专门名词,叫“Varsity Blues”(名校舞弊),因而此次高校招生舞弊案件而引发的一系列调查行动也被称作“大学蓝调行动”。
这起规模空前的高校招生丑闻案被披露后,舆论哗然,富人特权、招生制度、教育公平等话题在舆论场不断被讨论,成为震惊全球的案件。时任检察官蕾切尔•罗林斯表示,虽然“大学蓝调行动”案件客观推动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广泛改革,但仍有无数家庭在对美国高校招生的腐败感到愤怒。他在接受采访时感慨:“我以前从来不相信美国高校会如此腐败,在辛格案之前,我不知道高校的录取是这么堕落不堪。”
一个令人困惑的事实是,富裕家庭的孩子根本不必为未来的衣食忧虑,为什么父母仍不惜花重金还要买一张名校入场券呢?专业人士都表达了同一个观点:出于虚荣。美国独立教育顾问佩里·卡慕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行业里的常见观点是,申请大学的是父母,孩子是他们申请大学时用的道具。”同为独立教育顾问的芭芭拉·卡慕斯说得更为直白:“它成了地位加分,你的地位会因为你的孩子就读于精英学校而上升,一切都是为了获得吹嘘的资本。”
Netflix推出的纪录片《买进名校:美国大学舞弊风暴》中,斯坦福大学前招生负责人乔恩·里德表示“过去三四十年间,高等教育越来越像一种商品,是你可以购买的产品,入学本身成了一种目标,受教育反而不再是目的。”
调查记者、作家丹尼尔·戈登从2002年起开始研究美国高校招生问题,著有《录取的代价》一书,他在书中写道:“随着年岁增长,我越来越意识到美国的大学教育,尤其是常春藤盟校,就是精英教育。”
戈登调查发现,每年有成千上万名来自富裕或上层阶级的子女被美国精英大学所录取,金钱在其中占了绝对优势,他称之为“特权的偏好”。
2017年“平等机会项目”的一份报告指出:38所大学,包括5所常青藤盟校录取了大量来自收入最高的、占到收入区间1%家庭的学生,其数量远超来自收入最低的、占60%的家庭的学生。2021年,哈佛大学新生家庭背景调查显示,46%的学生来自富豪家庭,将近30%的学生家里至少有一位亲人也毕业于哈佛大学,30.1%来自私立学校。
尤其是随着最近十余年来,通往美国精英大学的路越来越拥挤,录取门槛被来自全世界的优秀学子越拉越高。这些精英阶层的家长远比孩子更渴望名校的心态有过之而无不及,让他们为子女上名校不惜一掷千金。
“辛格案”宣判后,NPR(美国全国公共电台)等媒体认为,虽然此案影响甚广但对美国的高校招生体制并无太大影响,相关成果不会像检方宣称的那样“为高校招生录取程序带来巨大的、系统性的改变”。一些大学的理事会虽对外声称加大监管力度,却并没有透露更多具体措施。很多学校目前仍保留“传承录取”机制,为校友及大金主的子女提供更多入学支持。美国大学注册及录取协会副主席威尔斯表示:“在我们的世界里金钱万能……极少有学校能谢绝捐赠,更做不到拿了钱还不办事。”
《纽约时报》则表态称,对于一些高校而言,“合法捐赠”与“收受贿赂”两个概念之间的界限本身就十分模糊,且各高校也鼓励教职人员从事筹款工作。从某种程度上说,校方才是这类丑闻的始作俑者。比如在2019年的招生舞弊案中,斯坦福大学帆船教练范德摩尔从辛格那里获得了77万美元,他将这笔钱款如数上交给校方以购买教学用船只,但仍被判刑。对此,斯坦福大学的回应是,“将加强教练人员筹款方式的相关培训”。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前网球教练森特抱怨称,由于该校的网球项目无法创收,教练员要承担“拉赞助”的重任。在这样的制度下,他的首要任务是“搞钱”,其次才是执教。
NPR还称,备受争议的高校入学咨询行业在案发后更加繁荣了。当前,这些“顾问”最高收费达5万美元,其主要服务项目是美化学生的履历。有的“顾问”甚至敢在简历上公然篡改学生的种族,甚至找替身协助委托人完成他们的在线课程。
目前的留学市场中,也正有投机者利用美国大学录取标准的模糊性,炮制出各种录取神话,让更多来自海外市场焦虑泥淖中的家长来买单。
待风波平息,也许一切都未改变……
辛格美国名校招生丑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