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名下研究生的指导将全程亲力亲为。”近日,因将自己所有硕博士生的毕业年份、姓名、就业去向一一公布,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教授吕震宙的自我介绍引发广泛关注。
先突出学生成就,后介绍个人荣誉;先表明育人方向,再介绍科研项目……吕老师的个人简介看似“不同寻常”,实则是用最朴素的方式展示了为师之道,回应了公众对于“好教师”的期待。常言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桃李满天下”更是对一名教师的最高赞誉。
而与吕教授简历中那份朴素师生情谊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当下一些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异化——导师成了“老板”,学生成了“劳力”,求学成了“搬砖”。更有甚者,个别“帽子”较多的导师当起甩手掌柜,将门下硕士交给博士、博士交给“青椒”。有调查显示,在师生关系的和谐度、融洽度中,有26%的人对师生关系状况不满意,其中有20%的研究生表示“很少与导师见面”。
为师之道,首先是育人之道。“亲力亲为”本是教书育人之本。应当说,大多数高校教师是珍惜学生、珍惜讲台的,之所以有人把自己搞成了“社会活动家”,连自己“亲学生”的面都顾不上见,个人因素之外,恐怕也与一些高校在职称、薪资待遇方面的机制有关。比如不少青年教师常感叹,自己全力备课上讲台、一心一意带学生,但个人发展却不如那些全力以赴申项目、搞课题的人。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跟社会活动、项目课题走得近了,跟学生的交流沟通自然就少了,无形之中“亲力亲为”也就成了稀缺品。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吕教授的意外走红,其实是一次对师生关系的正本清源。而构建健康和谐师生关系,根本在于完善高校考评机制,引导教师群体的教学水平、负责态度整体提升。目前,不少高校提出破除“五唯”倾向,探索“教学型教授”评定路径,许多备受学生喜爱的教师有了晋升之路。这都是积极且必要的改变。
发现好教师、使用好教师,评价机制至关重要。期待这根“指挥棒”能够不断完善,鼓励更多爱教学、勤教学、善教学的教师脱颖而出,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耐心、细致的指导。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评论员 鲍南
学生教师师生 相关新闻加载中